Post

《孔子》以及孔子

将网络言论和电视宣传相比较,你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情。就拿最近《孔子》这部电影的上映来说,网友在号召的抵制这部电影,而电视媒体,尤其是央视则宣传说这部电影正在热卖。

目前豆瓣对孔子这部电影的评分是4.1分,而这之前的评分更是低到了极点。相关部门为了保证《孔子》的票房,强制将与其同档期的《阿凡达》普通版下线,这种强制推销的行为让网友很是反感,于是很多人将情绪发泄到了《孔子》这部电影身上,在未看《孔子》之时就在豆瓣打出了一星(极差)的评分。个人而言,我不是很认同这种打分方式,但是网友拥有的这一票究竟该怎么投,这完全是网友个人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

之所以提到豆瓣的评分,是因为豆瓣的用户群是电影的主力消费群。如你所知,在贵国有资本闲来无事就跑到电影院的群体数量其实相当有限,更多的人其实不看电影,或者直接下载来看。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豆瓣的评分对一部电影的票房会有多大影响,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电影公司雇佣枪手来刷豆瓣的评分。

一方面《孔子》恶评如潮,另一方面,央视却声称其火爆上映。孰是孰非,个人觉得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因为讨论这个问题就好比去讨论一个说谎惯犯会不会再次说谎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此外,当这个说谎惯犯还具有央视一样强势的媒体地位的时候,这种讨论的意义更加不大。即便央视天天说谎,他依旧没有说谎。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逻辑问题,事实上在贵国话语本身就没有什么逻辑性可言,话语权往往决定一切。

如果你每天都在关注网络新闻,你会觉得贵国有着太多的问题;但若是你每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念念报纸而已,你会发现贵国无比的和谐美好。这是贵国官方主导媒体宣传的好处,它永远不会告诉你危险火焰的存在,除非有一天这团火焰已经不是那张破纸所能包得住的了。

《孔子》票房最终如何,无从得知;即便日后被告知,可信度又能有多大,可想而知。拥有质疑能力的人,比较不容易被骗,但是这样的后果将是你永远得不到真相,因为太多的宣传,使得这个世界没有了可以信赖的真实。

当《孔子》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时候,九泉之下,有一个老头在笑,或者说在哭,当然更确切的说法是哭笑不得。孔丘,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世的时候仕途还不是很顺利,更为悲哀的是,这个倒霉蛋在后代的历史中不断的被利用:被用来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被用来作为批判儒道的对象,被用来作为愚化民众的意识形态,被用来作为赚钱的广告代言人。

孔子其人究竟如何,没事多翻翻史料,虽然,没有一份史料完全可信,但是至少足够多的资料可以让你还原出更为真实的孔子其人。现代人对于孔子的解读有着太多的商业气息,或者太多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类东西还是远远避开比较好。孔子所倡的儒家的思想,用于律己尚可,但是千万不要推己及人(原谅我误用这个词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任何事!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