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后国庆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阅兵式的结束,曾经甚嚣尘上的国庆就此画上了句号;或许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画上了省略号,省略号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思考,是的,这正是国庆的价值所在。虽然后续还会有很多活动,但是那不多是大地震之后的若干小余震而已,已然吸引不了太多人的注意。阅兵式结束,一切也就随之结束,我们进入了后国庆时代,不可阻挡地进入了后国庆时代,同时亦可以说是不得不进入后国庆时代。

现在回想08年的奥运会,抛开之前的种种政治风波不谈,中国无疑向世界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运动会,就体育赛事举办本身而言,中国几乎可以说为世界制定了一种无法被超越的体育赛事承办的标准。同08年的奥运会一样,09年我们的国庆阅兵式一样无可挑剔,当然我说这句话的前提还是——单就阅兵式本身而言。是的是的,单就运动会而言,我会毫不吝啬地用”完美”这个词汇作为08年的评价;同样,单就阅兵式而言,我也会使用”完美”这个词汇。虽然我仅仅是上午随意地看了十分多钟的阅兵式;虽然当时我曾就形式主义的必要性对阅兵意义做过质疑;虽然央视画面中的北京蓝天甚至让我质疑央视又一次作假,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对阅兵式本身给出积极的评价。

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会发现,中国一向是追求完美的国度。十全十美几乎是每个国人的追求,断臂维纳斯在西方世界中会是美的化身,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中她不过是一个残品罢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能够把每一件事情处理得如此中庸完满;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官方会极力打压异议;同时我们也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受不了外界的一点点批评。中国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国度,泛滥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要求这个国家必须保持完美。为了完美我们可以作出很大程度的让步,甚至牺牲。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很难理出一个头绪。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姑且使用三十年这个官方数字吧)使得中国经济面貌全面改观,但是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两极分化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民众和政府走向了对立;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这无疑又加剧了政府和民众的对立程度。社会改革的成果多因政府的权力寻租而被一部分人占有,底层民众因为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而对腐败问题恨之入骨,而现行体制对于腐败高发问题又显得有些疲软无力;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中的部分要求改革深化,在满足于经济需求的同时,开始有了各自的民主诉求,而现行体制明显和民主原则相悖。体制的变革几乎成为社会普遍声音,而当下政治制度则成了体制变革最大的阻力。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确打动了很多人,也让体制省却了许多对社会大众应有的解释说明,既得利益面前,民众曾经一次又一次失语。但是当经济利益不再是一个社会追求的主流,民众也就无法满足于过去的蒙昧状态。经两年来频发的公共事件无疑是对以上论述的例证,虽然官方媒体刻意过滤掉很多信息,但是从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中依然可见一斑。

国庆的热情,马上就会褪去,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充满了未知,而唯一已知的则是这条路一定不好走。热情可以在瞬间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但是它无法构成长久前进的动力,这种持久力我们必须慢慢寻找、慢慢积累。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