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不高兴》
今天心血来潮地去听了一个讲座,讲座很有趣,虽然后半段柔性的加入了广告宣传,但是我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体讲座的质量。从另一方面而言(就像我和朋友说的)这样的讲座仅仅能听一次,因为讲座人可以将一个又一个幽默说的如此熟练,这只能有一点解释,那就是这些幽默他已经讲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在未来依旧会一遍又一遍的讲下去。
当然这个讲座不是我要说的重点,真正要说的是在回来的路上的一件事。在路上的一个书摊,我指的是那种临时搭建起来卖盗版书的书摊,那本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我忍不住过去翻看了一下。不得不指出,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买,一来我知道这本书不值得买,再者我已经有三年的时间没有买过盗版书(教科书除外),另外我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没有买过书了。
一直以来这里的学生似乎很热衷买盗版书(我并不想借机说明我有多另类),但是今天书摊前面的确不似往常热闹,可能是将近晚上九点钟的缘故,书摊前没有其他的人。书贩对于我这个唯一的顾客可谓是绝对热情,赶紧迎上来向我推荐。恕我直言,我不是那种会因为某个人的推荐而买书的人(当然我并没有对书贩轻视的意思)。他告诉我说:“这本书卖的很好”,诚然这本书是不可能卖得不好的。
我草草的翻阅了一下目录,因为知道这本书是几个人的论述集,所以单从目录就可以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众所周知,这本书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本书被炒得如此热烈,要么是这本书宣传得足够好,要么就是这本书写的足够特别,让很多人忍不住站出来说两句。《中国不高兴》无疑属于后者。
关于左右之争,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是不想了解,这和我不关心谁会做下一任国家主席是一个道理。对于我不了解的事情,我不敢妄加评论。而现在我想说的仅仅是一点,这一点要对比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才可以说得明白。
前一段时间,政府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运动,据说是效果显著,很多网站纷纷落马,包括谷歌在内的大型网站的特定板块都接到了限期整改的通知,这说明我们的政府的确是下了大手笔。至于实际上效果如何,我不得而知,我仅仅知道的是我所知道的几个的确低俗的网站并没有因此受什么大影响,只是暂时关闭,随后又大张旗鼓的干起了自己的营生。作为局域网低俗影片分享的主要工具的“天网maze”,在其主页赫然挂着一篇配合政府抵制低俗的通知(不知道这样受表彰了没有),但是实际上还在充当着之前的角色(不干这个它还能干什么)。当然仅仅通过这些而否定我们政府的工作成效是不厚道的,因为,我们的政府一向高深莫测,往往会作出一些令人惊艳的一箭双雕的工作,比如顺手和谐掉了牛博网。
我所作的对比是:我们的政府,悄悄的和谐掉了自由派的阵地网站,却宽恕了左派的《中国不高兴》出版上市而且“热销”;我们的主流媒体对牛博的失事集体失声(除了《南方都市报》对此有零星的报道),却发动全民来讨论《中国不高兴》一书(虽然批评的声音多余赞扬)。这不禁让酷爱联想的我有了这样的联想,那就是我们的政府是需要类似于《中国不高兴》的这类书的出版的。因为现阶段,我们真的很需要民意。政府压制民意惯了,人民也习惯了沉默了,而现在我们却需要民意了,这是矛盾的,于是最初我们制造民意,可是很快就被戳穿了,于是就只有另辟蹊径来发动民意,或者说煽动民意。抵制日货、抵制家乐福是不行的,稍微知道些常识或懂些经济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对中国没有什么好处;全民奥运,抵制萨科奇,这才是正道。可惜的是我们的大众配合得并不是十分默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只有进一步宣传教育,无疑这是简单易行的而且必将是卓有成效的。现在我们的政府可以理直气壮的向外展示:看吧!这就是我们的民意。要是有人说我们的政府煽动民族主义,我们的政府同样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没有煽动,是《中国不高兴》那本书煽动的。
顺便说一句,我放下书的时候,书贩告诉我这本书十二块钱,这就是说如果我想的话,我可以用十块钱将其买下,可是我没有买,因为我知道这本书不值十块钱,但是我知道有另外一种东西,它的价值要远过于十块钱,那就是我们一直羞于提及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