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May 26, 2010

自本月的8号开始,直至今天,下载完成了Fireflight的两张专辑——《The Healing Of Harms》、《For Those Who Wait》,不过长久的等待似乎并不值得,就我个人而言,这两张专辑听起来并没有像当年听《Unbreakable》一样令人惊艳。当然,这不过是我的个人感受,我从来都不准备去妄加评论音乐的好坏。

最近的这段时间在忙自己的毕业设计,因为毕业设计主要做数值模拟工作,于是我成功地堕落到了无论是做正事还是娱乐都在电脑前的地步。实事求是地讲,这种状态是我所不喜的,处在同一环境下,做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我似乎始终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典型的症状是在看Twitter GR的时候,会想着做模拟,做模拟的时候又想着前两者是不是又有更新了。一心不得二用,于是似乎我做什么都开始心不在焉起来。

昨天,宿舍楼断网一整天,如你所料,周遭充斥着各种的抱怨。我无法确知这些抱怨的声音具体是关于什么的,或者是农场的菜来不及收了,或者是网络游戏不能升级了,或者是无法和朋友聊天了,或者是无法查阅资料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我本身也没有兴趣去讨论这些,我所关注的是网络之于现在的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换言之,什么时候开始,这虚拟的网络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切。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从来不否定网络的无所不能,但是我还是希望网络之外,我们生活中还能有更多的惊喜与期待,还能有更多的色彩。可是另外一个悲剧的现实是,网络之外,我们又有什么呢?当我们置身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躯体正在承受着现实的空虚呢?我无力回答这个问题。

无意间翻起高中时候的笔记本,那里面有我在高三期间写下的诸多文字,即便这些文字在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忍卒读,但我还是不忍心将之付之一炬。这里面保留着自己那时候写的一篇所谓的小说的初稿,更为主要的是还有那时候几个读者在这篇文字后面留下的评语。“比写字更有趣的事就是读别人对自己文字的评价。”我似乎从来没有对那些在我的田地里面留下脚印的人讲过这句话,但是,无论何时何地,这些琐碎的留言,或者说只言片语,都是我继续的动力。

令我无地自容的是,那时候的我似乎在读安妮宝贝的文字,鉴于现在的我几乎羞于告诉别人我曾经读过这个人的东西,我只能说,大学四年改变了我太多的地方,以至于,我已经不再认识过去的那个茫茫,而假若茫茫遇上现在zincer恐怕更是形同陌路了吧。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