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程患无辞

《大江大河2》剧终。因为之前看过前作,所以自然而然地追了续集。第二部中,宋和程家的矛盾激化,最终走向了离婚。作为观众,很多人都会把自己以及身边的一些人代入角色,我也不例外。我这里不想讨论剧情,只是想就一些问题做一些可能偏颇的分析。以下讨论仅限于剧版情节,不涉及原著。

为什么精明算计的程家却培养出了程开颜?

剧中程家大儿子不成器,观众都觉得毫不意外,但是对于程开颜( 后续简称C) 的性格特点,很多人都感觉剧情设置不合理,甚至于觉得编剧有为了美化主角而故意黑程家的嫌疑。C 可以骄纵(分厂厂长女儿)、可以不思进取(和宋比起来所有人都可以说是不思进取的),这些都没问题,问题是把精神控制玩得炉火纯青的程家父母,为什么教育出来的女儿却完全不通人情世故,这就好比,父母是厚黑学导师,女儿对人性的理解却依然停留在儿童阶段。

个人觉得两点原因。首先,精神控制的父母,其子女也注定是精神控制的对象。精神控制的父母可以给予子女任何物质条件,但决然不会出让控制的权力,换言之,他们会精心地将自己的控制包装为爱,然后让子女在这种“爱”中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

然后,也是关键的一点,程家父母在子女面前有意地隐藏了自己的精明算计。父母在子女面前必须以身作则,中国特色的泛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父母必须成为道德楷模才能出现在子女面前。这也就意味着,即便现实生活中处处勾心斗角,但在子女面前父母也必须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父母长久地在子女面前伪装善良,屏蔽现实人性,这是导致 C 对外人(隋和高夫人)没有任何防备的原因。

宋为什么被怀疑出轨?

在 C 那里,答案是宋具备那个时期男性出轨的条件。这个逻辑初听起来很荒诞,但很遗憾这个逻辑现在还很有市场。我们把性别换一下,一个面容姣好衣着前卫的女性,即便在当下社会依然有很大的可能被周围人指责私生活放荡。“荡妇羞辱”现在依然存在,宋被怀疑出轨就一点也不意外。指出这两种情况内在逻辑的相似性,并不是说宋就应该被怀疑,而是借助于后面的例子,可以更容易地解释 C 疑心重的原因。对女性进行“荡妇羞辱”的往往是条件不如该女性的女性或男性。同理,怀疑宋出轨,其实源自于 C 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宋的自卑。

C 怀疑宋是因为自卑,程父母怀疑宋的理由则要更复杂一些。因为宋升职,两家权力关系的反转,程父母也有些许自卑,这一点程父母满足,但这个原因不值一提。程家父母怀疑宋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程父母接受不了宋的无瑕疵。是的,宋之所以被怀疑出轨是因为他没有出轨,这个逻辑听起来似乎更加荒诞。这里先举个小例子,一个小气的人,他必须去论证别人的小气,这样他才能心安理得地每次聚餐都不买单。依照这个逻辑,程父母算计,宋就必须也要算计,程父母善于当面锣背面鼓宋就必须表里不一(不出个轨都说不过去)。从这个角度讲,宋在程家人面前的无瑕疵其实是宋最大的问题,于是程家必须要论证宋有瑕疵,如果确实找不到,那鸡蛋里面挑骨头也要给宋找出点毛病。剧中陶医生出现的时候,刚好是程家拿着放大镜找毛病而不得的时候,即便没有陶医生,程家也会想办法去挖掘个赵钱孙李医生出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程家父母当时患的就是无辞之症。程患无辞,无辞之症,这是病,得治!

C 爱过宋吗?

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刷豆瓣小组,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爱,但爱的程度低于爱自己的父母;二是不爱,C 在婚姻关系中从始至终是自私的。我自己对这两种回复都不接受,我个人倾向于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C 爱过宋吗?抛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 C 是个独立的个体,她可以作为爱这种情感的主体。但剧中 C 的种种表现说明,C 根本不具备独立的人格,所以在 C 的后面讨论爱是无意义的。

心理学上,C 和父母是典型的“共生”关系。C 的自我意识始终都是父母的女儿,这个一直没变过,所以宋其实是和程的父母谈了一场恋爱并结了一回婚,整个过程中借用了 C 的身体而已。从这个角度理解,C “爱”的对象始终是父母,剧中第一部后期,当宋被程家父母相中之后,C 和宋之间撒的糖其实是 C 对扩大了的父母的“爱”。这种“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而是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指出的“共生性的依附”。区分真正的爱和共生性的依附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个体在爱特定对象之外有没有爱其他人、爱生活甚至于爱这个世界的能力。共生性依附的表现是他只“爱”他依附的对象和该对象的扩大化(宋),对其他对象(冯、梁、陶等)则漠不关心甚至天然地怀有敌意。很明显,C 对宋的“爱”完全符合“共生性依附”的特点,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论得出,C 其实也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可怜的小引),或者说她并不具有爱自己孩子的能力,除非这个孩子未来成为程父母利益的延展。

这里补充说明一点,共生性依附不等于自私,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会对依附对象表现出相当无私的一面。与父母共生的子女,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所以他们事实上都没法爱自己。C 放任自己的小家被原生家庭干涉,就是因为她试图以这种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回馈她一直以来依附的对象。从这个角度看,与父母共生的子女,他们有值得被同情的一面。这些可怜的子女,他们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剥夺了自我(威逼和利诱都是手段),然后在未来自己的家庭关系中迷失,这之后他们只有通过回到原生家庭才能从心理上找回自以为的自己,而离婚只是他们心理上回到原生家庭的手段而已。

宋和程家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宋的交际圈说明,礼尚往来、互相帮衬这些事,宋一样不落,职场打怪升级方面也完全在行。这些行为本质上也都还是交换资源和利益,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剧中程父老谋深算,但宋故意传递敏感的日方谈判资料,控场梁的送行宴,三两句话化解高的挑拨,这些都说明宋的段位也不低。同样是算计(说好听点是运筹帷幄),不能因为宋背后有宏大叙事(东海的利益)背书,程只是为了小家(儿子前程)利益就差别对待。事实上,宋和程父,针尖对麦芒,机心方面难分伯仲,但为什么同样是机心,观感却完全不一样呢?

区别就是是否相信别人有底线。底线,全剧看下来,宋和程家的最大分歧就是底线。底线就是不能突破的红线,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场景下,这条不能突破的红线其实很难明晰,于是讨论底线具体是什么意义不大。但是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否相信对方有底线,这一点上宋和程家有显著的区别。宋最后将东海谈判托付给马厂,理由是相信马厂有底线,二人虽然工作上多有冲突,但他依然相信马厂有底线;与宋相对的是,在第一次让宋给儿子换工作碰壁后,程父意识到该行为触碰到了宋的底线,但程父还是选择继续加码,以便让宋突破自己的底线。宋相信马厂有底线,于是东海谈判可以继续,程不相信宋有底线,于是矛盾升级最后祸及这个小家庭。

一个人如何理解另一个人,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程不相信宋的底线坚不可摧,因为他自己没什么底线;宋相信马厂虽与自己理念不合但仍有自己的底线,是因为宋本身也在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当下的社会,在人际关系中寻找突破口,夹缝中找寻事业机会,这种钻营本身不应该被过分指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他人有底线,至少可以提醒自己凡事适可而止,千万不要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说说网上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例子,大约就是说用金额为 X 的钱,让一个人突破他的底线做不该做的事情,随着 X 数值的不断增加,被测试者总有犹豫的时候。是的,人性就是这么的禁不起挑战,我前面不讨论底线这东西具体是什么也是这个原因,程父对人性脆弱的判断本身没有问题,底线这东西确实也是禁不起挑战的。但程父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低估了有些人的底线可能要相对地更值钱一些。所以对那些总以人性说事,以此来质疑底线存在性的人,我只想回复一句:底线这东西确实靠不住,但当你试图挑战别人的底线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暴露了自己没有底线这个事实。

Ref:

  •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